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美国退出与中国木材贸易后,国内木材格局如何?

美国退出与中国木材贸易后,国内木材格局如何?

美国退出与中国木材贸易后,国内木材格局如何?
    马上咨询

    前言

    3月4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由于在进口的美国原木中检出小蠹、天牛等检疫性林木害虫,为防止有害生物传入,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决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暂停美国原木进口。这一禁令直接导致美国木材对中国的出口量在禁令生效后迅速暴跌至零。

    态势初显

    事实上,在禁令发布之前,美国木材对华出口量已呈现出连续多月下滑的态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美国木材到港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23%。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市场供需关系的自然调整外,关税壁垒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作为反制措施,中国也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提高了关税税率。在木材贸易领域,关税的增加使得美国木材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不少中国进口商纷纷转向其他木材供应国。

    国内原木进口现状

    国家角度:目前,中国原木进口国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首当其冲的是新西兰,3月进口量高达179.6万立方米(同比增加7%),稳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俄罗斯,三月进口量高达128万立方米(同比减少2%),受地缘因素制约增速放缓。第三名是泰国,3月进口量为46万立方米(同比减少8%),面临东南亚供应链转移挑战。越南、欧洲或成新原木进口大国,替代市场争夺战已悄然打响。

    材种角度:3月,针叶原木及锯材进口370万立方米,占比 67.9%,主导木材市场。其中辐射松、红松/樟子松逆势增长,分别为+5.7%、+13%,低价特性使其成为建筑、家具行业刚需。特种木材市场需求分化明显,桉木原木、白蜡锯材因造纸业收缩、高端家具需求疲软,分别下降 45%、9%;花旗松受美国供应断链影响,跌幅达 12.7%。辐射松有望填补美国木材缺口,成为市场大赢家。

    总结

    2025年的木材进口市场,正处于一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深度转型之中。对于木材进口企业而言,这是一场不容有失的突围战——唯有加速构建多元化供应链体系,积极开拓欧洲榉木、非洲硬木等新兴资源渠道,同时加码锯材深加工技术研发与产能升级,方能有效抵御原木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免责声明】:筑木通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筑木通所有,转载需取得筑木通书面授权,且筑木通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筑木通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筑木通(400-6000-198)处理。